往,叫人见了也不好看。郎君自己做下的决定,自己得担着,又不是小孩儿过家家,今日说准了明日又反悔……郎君可是朝廷命官啊!”
傅母说完不再逗留,转身便返回门内了。留下辛重恩在台阶前站着,一寸寸寒意钻进皮肉里,这十月的天,几乎要把他冻僵了。
朝廷命官……他不过是个从四品的秘书少监,唐义节是正四品太常寺少监,官职还在他之上。以前他曾隐约听郑家人打趣,说若不是银素相中了他,家里原打算亲上加亲的……多年过去了,他已经把这件事忘了,谁知那唐义节还不曾婚配,难道一直在等着银素吗?
人站在那里,摇摇欲坠,才发现自己狠心放弃的人,原来是另一个人的珍宝。自己把这郎子的位置让出来,人家便迫不及待上门提亲了。
一阵风吹过,他的每一寸骨节都在颤抖,茫然向前走了两步,高声道:“七娘……银素……你再见我一面,求求你了,我有话同你说。我已经知错了,往后再也不敢了,求你看在和月的面子上,跟我回去吧……”
坊院中回荡着他的嗓音,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。郑家门房当着他的面关上了大门,他知道,这是不留任何磋商的余地了,郑家这道门槛,他再也迈步过去了。
可他不甘心,银素心软,只要自己真心悔过,她还是会原谅他的。郑家关门闭户,不要紧,他可以等,就算等到明日郑家人出门上朝,届时他负荆请罪,也要把银素求回来。
郑宅中,窗前的香案上燃着苏合香,偶尔吹过一阵风,将笔直的一缕青烟吹散了。
郑家一门,有不少人在朝为官,郑银素的长兄郑诜,就在尚书省任吏部尚书。辛重恩在门外一通喊,郑诜也听见了,底下人问怎么处置,他只说不必管,就关门看书去了。
长嫂黄氏坐不住,忙赶到银素院子里来,见银素正抱着和月,教她认千字文,看上去一派平静气象,心头的焦躁也平复了些。低声唤小姑,“厨上蒸了鱼羹,我让人取来,喂和月吃些。”
郑银素听了才放和月下地,笑着叮嘱她:“跟乳娘去吧,吃些东西,再睡一会儿。”
乳娘上来引领,将孩子引了出去,剩下主母与娘子好说话。
郑银素比了比手,“阿嫂请坐。外面闹腾,惊动阿嫂了。”
银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,和长兄差了十五六岁,说是兄妹,其实情同父女。银素的父亲身体不好,很早就辞官回茶阳了,当初她与辛家结亲,先入长安住在长兄的府上,大婚也是兄嫂亲手把她送出门的,因此长嫂格外怜惜她,听说她与辛五郎和离,黄夫人气得大哭了一场。
如今小姑住在她府上,她绝没有半点嫌弃的意思,再三地宽慰,让她只管放宽心,纵是和离归家的女儿,郑家也养得起。
外面辛五郎的呼声,黄夫人确实听见了,派人出去查看,一会儿婆子便进来回话,说辛五郎不肯离去,还在巷子里守着。
黄夫人道:“这又是何必!既然和离得那么干脆,倒是别后悔呀,这会儿跑来低声下气,不知什么意思!”
郑银素道:“阿嫂别管他,没人理会他,他自然就走了。”
黄夫人犹自苦恼着,“可这样也不是办法,我看他好像蛮有悔改的打算,我同你阿兄商量过,全看你的意思。若你愿意原谅他,咱们便敲打敲打他,约法三章才让你跟他回去。若是你不肯原谅他……他终究是和月的父亲,且辛家待你也很好,不看僧面看佛面吧。”
这话是给她台阶下,银素知道,兄嫂都认为她在气头上,等气过了,还是会回头的。可是这么长时间所受的漠视,已经让她痛恨这段婚姻了。
她说:“阿嫂不用劝我,我今生不会再回辛家了。和离之前我一夜不曾睡,想了整整一夜,是深思熟虑过后才踏出辛家的。家里人固然对我很好,我却不能看着家里人的面子,和他凑合一辈子。阿嫂,我当初嫁给他,先是图他的人品才学,二便是图辛家三十不纳妾的家规。可他遇见胡四娘子,连家规都敢违背,将来若是再来一个红颜知己,我还得再受一遍这样的屈辱。”
黄夫人怎么能不理解她的想法,那辛五郎再好,毕竟是庶出,银素是嫡女,又是最小的孩子,全家一向宠着,择婿上她自己有话语权,因为她选了辛五郎,全家就高高兴兴送她出阁了。
可是没想到,这个选择错了,让所有人悔不当初。然而辛五郎可恨,却要瞧着和月,黄夫人是个很爱孩子的妇人,始终觉得父母双全,孩子才幸福。
于是话又说回来,“这世上规矩大多向着男子,男子纳妾不犯刑律,若眼里不揉沙,将来苦的还是自己。再者你再嫁,和月要见阿娘一面,只怕辛家也不答应。”
郑银素摇头,“阿嫂,这个郎子是我自己选的,我有多信任他,他伤我就有多深。若是对婚姻没有那么高的期许,家里安排多少妾室,我也就不上心了。至于和月,辛家不是不讲理的人家,长辈们很开明,对小辈也疼爱,和月想见我,他们不会拘着的。”
黄夫人见她不动摇,心里也就踏实了,“